課程內容

地理

郊野學園的地理科實地考察課程與課程發展議會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共同提倡的「地理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宗旨一致,課程幫助學生發展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識、技能和價值,詳見以下課題介紹。

考評局於2019年起的香港中學文憑地理科增設「實地考察為本題目」(FBQ)。為了讓高中同學熟習新試題的要求,本學園為實地考察課程作出調適,涵蓋FBQ五大範疇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詳見戶外教學課程總表

課程

  1. 自然災害的機會與風險
  2. 長洲海岸探索
  3. 長洲的自然環境
  4. 漂流教室
  5. 河流管理與水質研究
  6. 啟德河的蛻變--從渠道到清溪
  7. 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 黃竹坑
  8. 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 葵涌大連排
  9. 從長洲看城市問題
  10. 從梅窩看農業系統
  11. 從梅窩看農業系統 (兩日考察)
  12. 長洲林地探索 (1日)
  13. 長洲林地探索 (2日)
  14. 小島天氣研究
  15. 動態的地球:從理論到實踐的地貌岩石與保育
  16. 交通及人流研究
  17. 中環城市微氣候研究

1

自然災害的機會與風險

課程簡介

課程旨在研究長洲市民對風暴潮的感知,透過觀察評分、訪談及問卷調查,了解感知度的分佈模式,從而歸納居民對選擇住處的推因素及拉因素。風暴潮的感知會視為海嘯的感知研究之參考。與課程綱要中「機會與風險」相關。

考察地點

長洲

知識

了解香港的主要自然災害。
學習如何評估市民對自然災害的感知。
分析市民對於自然災害的回應。

技能

假設驗證。
使用抽樣方法 。
使用問卷、訪談及評分的數據蒐集方法。
繪畫等值區域圖及散佈圖作數據處理。

價值觀

透過自然災害議題,理解人類於複雜的人地關係所扮演的角色。

2

長洲海岸探索

課程簡介

長洲這個小島擁有相當豐富的海岸地貌。課程旨在了解大氣因素、地質因素、海洋因素及人類活動怎樣影響海岸系統。與課程綱要中「管理河流及海岸環境」相關。

考察地點

長洲海岸

知識

辨認海岸的特徵與相關的海岸地貌。
了解塑造海岸環境的因素與過程。

技能

實踐抽樣方法。
應用各樣數據蒐集方法,如實地描繪、利用考察儀器進行測量。
繪畫海灘剖面圖,以處理及展示形貌數據。

價值觀

欣賞海岸的自然美態。
醒覺可持續地管理海洋資源及維護海洋資源安全的重要性。

3

長洲的自然環境

課程簡介

長洲地質以火成岩為主,亦為香港常見的岩石,受著長年累月的風化侵蝕,形成了許多獨特的地貌。課程透過考察不同的風化及侵蝕地貌,從內部作用及外在作用去分析環境與地質如何影響自然地貌之形成。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管理河流及海岸環境」和「動態的地球」相關。

考察地點

小長城至南氹

知識

觀察長洲的地質。
了解形成長洲小長城至南氹一帶自然地貌的內力作用及外力作用(風化、侵蝕和塊體移動)。

技能

應用地質考察的技巧。
測量天氣數據。

價值觀

欣賞及珍惜寶貴的地質資源。

4

漂流教室

課程簡介

河流地貌隨上游到下游的河流作用而自然變化,同時亦受著附近人類活動的影響。課程透過搜集梅窩銀河的河流作用數據,再與典型河道特徵作比較,加深學生對河流作用的認識,並了解鄉郊發展對河道形態的影響。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管理河流及海岸環境」相關。

考察地點

梅窩的銀河

知識

辨別不同河段的河道特徵及地貌。
了解外力作用與河道特徵及各地貌的形成的關係。
分析人文因素(如河道管理策略及周邊土地利用)對河道的影響。

技能

使用相關儀器蒐集數據。
繪畫橫剖面圖。

價值觀

欣賞河流的美態。
尊重及珍惜河流與自然生態及社區群落的密切關係。
醒覺河流水質對國家及香港水資源的重要。

5

河流管理與水質研究

課程簡介

隨著鄉郊士地的發展,會為河道的形態及水質帶來變化。課程透過比較梅窩不同河道上、中、下游的水質和附近的環境狀況,深入分析影響河流水質的主要因素及其管理方法。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管理河流及海岸環境」相關。

考察地點

梅窩的銀河和橫塘河

知識

了解河流作用與河段特色的相互關係。
分析人文因素如何影響河流作用及水質。
研究各種河盆管理策略。

技能

用儀器搜集數據及進行實驗。
繪畫橫剖面圖。

價值觀

關注都市蠶蝕對鄉郊環境的影響。
醒覺河流水質對國家及香港水資源的重要。

6

啟德河的蛻變--從渠道到清溪

課程簡介

啟德河從早年的渠道蛻變為今天的清溪,有賴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化工程。課程會觀察不同河道管理策略,了解與附近土地利用關係,並評估活化工程的成效。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管理河流及海岸環境」相關。

考察地點

啟德河 (黃大仙段)

知識

了解都市河道的角色。
認識都市河道的管理策略。
分析河道和附近土地利用的關係。
分析河道活化的成效。

技能

掌握測量都市河道寬度及水深的技巧。
進行土地利用的分類和記錄以了解土地利用分布。
觀察河流管理策略,並了解和附近環境的關係。
計算土地利用百分比、繪畫圓瓣圖及進行問卷調查。

價值觀

欣賞都市內活化後的河道。
醒覺良好水質對國家及香港的重要性。

7

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 黃竹坑

課程簡介

昔日香港工業發達,但在近二十年日漸式微,本課程旨在透過觀察由以往的一個工業區-黃竹坑去了解轉變工業區位的情況。與課程綱要中「轉變中的工業區位」相關。

考察地點

黃竹坑

知識

了解研習區的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的現況。
分析黃竹坑轉變中的工業現象及區位轉變的因素。

技能

應用抽樣方法以提升數據的有效性與可靠性。
利用不同實地考察方法以搜集一手數據:如土地利用製圖、分類及統計、觀察及記錄。
利用合適圖表處理量性數據。

價值觀

珍惜中國與香港工業發展的優勢。

8

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 葵涌大連排

課程簡介

葵涌大連排由昭最初的農地轉變為工業用地,到近年又有所轉變。本課程為了解一個香港的大型工業區的轉變情況。與課程綱要中「轉變中的工業區位」相關。

考察地點

葵涌大連排

知識

了解研習區的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的現況。
分析葵涌大連排轉變中的製造業現象及區位轉變的因素。

技能

利用不同實地考察方法以搜集一手數據:如土地利用製圖、分類及統計、觀察及記錄。
利用合適統計圖表處理定量數據。

價值

珍惜中國與香港工業發展的優勢。

9

從長洲看城市問題

課程簡介

城市發展導致不同的都市問題,課程讓學生以等值區域圖去驗證長洲的都市問題與市中心距離之關係,並探討其他因素的影響。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相關。

考察地點

長洲市區

知識

探討研習範圍的都市問題與市中心距離之關係。

技能

城市衰落程度評估。
繪畫等值區域圖。

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都市問題及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10

從梅窩看農業系統

課程簡介

梅窩曾是香港其中一個農業活躍的區域。數十年間,由於城鄉之間的互動,梅窩的農業系統亦因而受到一連串的影響。本課程旨於透過了解梅窩農業系統的現況,從而探討當中變遷的原因。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對抗饑荒」相關。

考察地點

鄰近梅窩的農業區域

知識

認識農業系統 (傳統農業及水耕)。
探討城市發展如何影響傳統農業活動的運作。
評價高科技農業對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可行性。

技能

農地用途分類。
水樣本實驗工作。
二手數據分析。

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關注。
了解農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責任。
醒覺可持續農業發展對國家糧食供應安全的重要性。

11

從梅窩看農業系統 (兩日考察)

課程簡介

梅窩曾是香港其中一個農業活躍的區域。數十年間,由於城鄉之間的互動,梅窩的農業系統亦因而受到一連串的影響。本課程旨於透過了解梅窩農業系統的現況,從而探討當中變遷的原因,並探討梅窩當地的農夫如何克服所面對的困難及限制。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對抗饑荒」相關。

考察地點

鄰近梅窩的農業區域

知識

認識農業系統 (傳統農業及水耕)。
探討城市發展如何影響傳統農業活動的運作。
評估先進科技於克服香港農業限制上的可行性。

技能

運用不同取樣方法。
利用多種方式收集數據,如評分、繪製地圖及訪問。
土壤及水樣本實驗工作。
二手數據分析。

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關注。
了解農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責任。
醒覺可持續農業發展對國家糧食供應安全的重要性。

12

長洲林地探索 (1日)

課程簡介

課程透過一連串的實驗讓學生透過比較樹林和草地的狀況,去認識生態系統中生物組元和非生物組元的相互關係,從而對熱帶雨林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消失中的綠色樹冠」相關。

考察地點

長洲芝麻坑路

知識

認識林地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及生物組元的特徵。
認識林地的結構及植物的特徵。

技能

搜集植被及土壤的數據。
比較及分析一手數據。

價值觀

珍惜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依賴關係。
培養學生關注熱帶雨林的情況,並醒覺保護熱帶雨林對國家
生態安全的重要性。

13

長洲林地探索 (2日)

課程簡介

課程透過一連串的實驗讓學生透過比較樹林和草地的狀況,去認識生態系統中生物組元和非生物組元的相互關係,從而對熱帶雨林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消失中的綠色樹冠」相關。

考察地點

長洲芝麻坑路

知識

認識林地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及生物組元的特徵。
認識林地的結構及植物的特徵。
了解人類對林地環境的干擾。

技能

搜集植被及土壤的數據。
比較及分析一手數據。

價值觀

珍惜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依賴關係。
培養學生關注熱帶雨林的情況,並醒覺保護熱帶雨林對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性。

14

小島天氣研究

課程簡介

受著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的影響,天氣瞬息萬變。課程讓學生在長洲不同的研習點搜集天氣數據,透過假設驗證以了解天氣因子的相互關係,歸納帶來天氣差異的主要因素。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天氣與氣候」相關。

考察地點

長洲

知識

掌握不同的天氣要素,並了解導致天氣差異的因素。
探討自然因素及人類活動怎麼影響天氣。

技能

利用不同的考察儀器量度天氣因子。
比較長洲不同研習點的天氣數據。
利用折線圖展示不同天氣數據。

價值觀

多關注我們身邊不斷改變的環境。

15

動態的地球:從理論到實踐的地貌岩石與保育

課程簡介

荔枝莊是一個地質豐富的考察地點,亦是香港有名的地質公園。地質旅遊是現今流行概念,地質旅遊能否成功落實取決於不同持份者之協作。課程會透過議題為本教學法,探討實踐地質旅遊的機遇與困難。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動態的地球」相關。

考察地點

西貢荔枝莊

知識

掌握研習區內的地質與地貌之形成因素及作用。
探討研習範圍發展地質旅遊之可行性。

技能

運用實地地質考察技巧。
實踐批判性思考。

價值觀

珍惜香港珍貴的地質資源及地貌環境。

16

交通及人流研究

課程簡介

長洲的運輸方式十分獨特,主要以步行及單車代步為主。課程透過實地觀察及統計,讓學生了解影響運輸系統分佈及運輸模式的因素。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運輸發展、規劃與管理」相關。

考察地點

長洲市區

知識

研習有關交通與行人流量的知識。
分析交通與行人流量和周邊環境的相互關係。

技能

運用實地觀察、量度及統計技巧去搜集數據。
了解抽樣方法以提升數據的有些性與可靠性。

價值觀

明白運輸網絡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17

中環城市微氣候研究

課程簡介

人口急劇增長加速了城市化步伐,令世界各地的城市與鄉郊之間出現顯著的微氣候差異,形成「城市熱島效應」。本課程在中環的街道中,利用不同的儀器測量微氣候因子,並以觀察及數數方式評估各位置的城市增溫指數,探討中環的城市規劃及人文活動,對區內微氣候差異所造成的影響,再與學園自動氣象站所得的長洲天氣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不同區位因素如何帶來微氣候的差異。這課題與課程綱要中「氣候轉變」相關。

考察地點

中環及半山區

知識

認識導致城市熱島效應的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
研究城市熱島效應強度與城市環境的關係。
評估城市熱島效應的減緩及適應措施。

技能

運用不同抽樣方法。
利用儀器測量微氣候因子。
以觀察、數數及評分方式評估城市環境狀況。
繪製圖表以展示不同微氣候數據;及城市熱島效應強度與城市環境的關係。

價值觀

提高大眾對城市熱島效應的關注。
了解城市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責任。
醒覺城市發展引致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對國家安全的挑戰。